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国际法学学科介绍

发布日期:2022-11-07    浏览次数:

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国际法学博士点设立于2007年,是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法学博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点指导教师包括杨松教授、任际教授、张晓静教授和刘颖教授,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国际法学专业知名高校,并获的博士学位。

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国际法学博士教育兼具理论性与实务性、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特点,以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为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国际法基本理论研究和国际法律制度研究,关注国际关系实践的法律分析和制度构建的综合性问题。本单位担负国家重点学科和辽宁省一流学科国际法专业的科研教学任务。教学科研领域包括:国际法基本理论、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商法等。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国际法学博士点为国家培养国际法高端人才,毕业生就职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立法、执法、司法及企事业单位,将所学运用于实践。

 

杨松教授个人简介

杨松,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师范大学校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委员、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兼任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暨金融安全与金融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国家级人才项目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特聘教授(首批)。

杨松教授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重点项目、教育部课题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法学》《中国法学》《法律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就奖(第三届)、第八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第二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二等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等。

杨松教授担任国家级一流课程《国际经济法学》负责人、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主持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荣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1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

 

刘颖教授个人简介

刘颖,男,1997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国际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金融安全与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兼职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讲座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法与国内法视野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141)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广州仲裁委员会数字贸易纠纷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委员、仲裁员,北京市东卫(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广东省法学会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法、网络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研究。

代表性著作有:《电子资金划拨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2005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获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获奖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有:(1)《支付命令与安全程序——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编的核心概念及对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启示》(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2007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互联网环境下的国际民事管辖权》(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2009年获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三等奖),(3)《我国电子商务法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载《中国法学》2018年第4期)。《电子资金划拨法律问题研究》一书迄今仍是该领域的权威之作。

2015年至今,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组历届会议,代表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电子商务立法;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典工作项目组成员。

 

张晓静教授个人简介

张晓静,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国际法学科负责人,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法学学士,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法学硕士,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台湾大学和美国乔治城大学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访问学者。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辽宁省金融法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国家首批精品课与资源共享课(国际经济法)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

任职以来,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法学家》、《法商研究》、《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江西社会科学》《国际经济法学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厦门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国际经贸探索》和Contemporary Asia Arbitration Journal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若干篇,专著2部,参编教材1本。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博士后面上资助、台湾陆委会中华发展基金会、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外事办、辽宁省法制办等部门的课题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多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招生要求:

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从事科研的决心,本科或硕士阶段至少有一个法学背景,能够全脱产学习。